歡迎來到安徽阜陽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會員登錄  設為首頁  發送郵件   加入收藏

          關注公眾號
                   黨建要聞
                   主題教育
                   黨員示范崗
                   學習交流
                   黨建心聲
           
          涓婚鏁欒偛
          首頁  》 涓婚鏁欒偛  

          繁榮發展美術事業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來源: 本站 | 作者: | 日期:2024/1/25 | 瀏覽 1749 次] 【返回

          繁榮發展美術事業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美術界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堅定文化自信,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美術館的老專家老藝術家回信中強調:“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民群眾欣賞美術佳作、提升文化素養的國家級乃至世界級藝術殿堂,為繁榮發展中國美術事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文化思想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高質量的藝術創作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力量。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旗幟決定方向,道路決定命運。文藝要與時代同行,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著力加強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就要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兩個結合”的成果,也是“兩個結合”的典范。“兩個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就要深刻理解“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藝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新發展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為新時代中國文藝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我們要始終把文藝放在社會歷史的總體性視野中、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宏大歷史進程中去認識和把握,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堅持守正創新,在推進“兩個結合”中實現文藝創作高質量發展。

          將中國精神作為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刻闡發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刻詮釋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美術界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豐富多彩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一段時間以來,在藝術創作方面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等問題。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廣大美術工作者深入生活、表現人民,一批重大現實題材、歷史題材的國家級美術創作項目啟動實施,中國精神在藝術作品中日益得到弘揚。

          追求德藝雙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個人的道德修養、社會形象與作品的社會效果統一起來,堅守藝術理想,追求德藝雙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質兼美的作品,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文藝工作者在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塑造美好心靈、培育道德風尚等方面擔負著重要責任,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自覺以科學理論指導藝術創作,筑牢思想根基,堅守藝術理想,提升道德修養,自覺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把彰顯崇高價值、蘊含美好情感的作品奉獻給人民。美術工作者要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傳承前輩藝術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抵制庸俗風氣影響,胸懷祖國、崇德尚藝,在升華人民情懷、錘煉專業技能、涵養家國情懷中推出更多文質兼美的作品。

          不斷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美術工作者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容和形式,繼承發揚民族藝術傳統,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著力展現中國氣派、中國風范。

          我們要不斷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勇擔使命的意識,著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力量。美術工作者要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努力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鑄就新時代文藝高峰。

          創作是中心任務,作品是立身之本。在藝術創作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創作推出植根中華文化沃土、展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優秀作品。美術工作者應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創作更多為人們所喜愛的優秀作品。其中,中國畫作為民族藝術的代表,彰顯中華美學精神,蘊含獨特文化基因。要加快構建中國美術理論話語體系,將中國傳統美學理論作為重要切入點,推動中國藝術傳統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主動開展更具針對性的美術理論研究,著力闡釋中國美術的獨特性,挖掘中國美術自身主體價值。在學科建設上,堅持“實踐第一”,既不把藝術理論當作書本學問,脫離具體實踐,也不把藝術實踐簡單歸類為應用技術,而應堅持“藝理一體”,既打好理論基礎,也提升藝術實踐水平,努力開拓中國美術發展新局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對文藝創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永遠同人民在一起,藝術之樹才能常青。美術界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同人民融為一體,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牢記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當代中國,江山壯麗、前程遠大,人民群眾的創造實踐蘊含著令人奮進的生動故事,人民群眾的廣闊生活創造著豐富多彩的藝術素材。只有深入人民群眾,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了解人民群眾的勞動艱辛、關心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捕捉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多彩生活中汲取營養,文藝創作才能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要積極倡導藝術家和機構面向鄉村、深入生活、服務基層,為鄉村文化振興作貢獻,為創作有筋骨、有溫度的時代精品打下深厚基礎。

          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有沒有感情,對誰有感情,決定著文藝創作的命運。美術界必須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個根本問題,堅守人民立場,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自覺把思想情感同人民融為一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表達人民的心愿、心情、心聲,創作出能夠經受住人民群眾檢驗、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藝術教育進課堂,大力發展藝術素質教育,讓美的因素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培養人民藝術家。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從哪里來?從人民中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要在黨的領導下培養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根據形勢變化進行學科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培養復合型藝術人才,拓展藝術教育課堂,推動人才參與廣闊社會實踐。關心愛護藝術家和藝術組織,鼓勵支持藝術創新創造,讓優秀人才在時代的豐厚土壤中脫穎而出、茁壯成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5日 09 版)

           
          ©版權所有:皖ICP備08000068號-1     主辦單位:安徽阜陽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傲意網絡